大健读书网

第37章 试探(1)

2022-09-19 作者: 创里有作

“我就说嘛,大学生知识面广,这种小问题对你不在话下。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上,咱们使用的钯碳催化剂,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,附着于催化剂骨架上的金属钯,对氢气有特殊的吸附能力,大量吸附于催化剂比表面的氢气,跟物料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大幅度增加,而氢气对于碳氧双键的还原作用和选择性都非常理想,这就是在钯碳催化剂存在下,加氢还原工艺的基本原理。”方翰民不慌不忙,娓娓道来。

本来以为方翰民没读过大学,徐辉和郭鹏都想看到他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相,没想到这个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同龄人,不仅圆满回答了问题,而且概念清楚,逻辑清晰。

八十年代中期以前,钯碳催化剂在国外才刚用于工业化生产,国内这方面研究还没起步,在徐辉和郭鹏的大学阶段,有关专业虽然设置了固体触媒的课程,但并未涉及钯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。方翰民的回答,将要阐述了钯碳催化剂的作用原理,让两位新时期的大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但是,郭鹏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并不打算就此罢休,他想继续试探方翰民,“方科长,如果你有时间,我还想跟你探讨几个问题。”

“这就对了,探讨,咱们相互探讨。不过,你要是把对我的称呼改正一下,那就更好了。”

“对你的称呼有问题吗?不称呼你方科长,我该怎么称呼你?”

“郭鹏,咱们这些人基本年龄相当,个别的最多也就大几岁,称兄道弟有点俗,单位也不允许,我觉得同龄人之间,最好直呼其名。”

“但你毕竟是副科长,我的称呼又没把你往高抬,有什么不合适的?”

“还是直呼其名吧,不要称职务,这样显得亲切。”

“好吧。我的问题是,加氢还原属于气--液反应,你给出的条件是在常压下操作,但教科书和一般技术资料都说,气--液反应最好在加压条件下进行,而且液体上方的压力越高,溶入液体的气体溶质就越多,对反应就越有利。咱们的加氢反应为什么不能在压力下进行呢?”郭鹏也许有自己的目的,但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,显然是动了脑筋的,这种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。

方翰民平时话语不多,但他喜欢跟别人探讨技术问题,“没错,根据亨利定律,溶液上方的气体压力越高,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就越大,但这一规律在液相加氢反应中基本不适用。原因有二,第一,氢气跟其他气体不同,压力的增减,对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影响不大,但对设备的要求却成倍提高,因为氢气的穿透性特别强,而且极易发生爆炸危险,一般的设备和密封措施很难满足其要求,增加压力的收益,得不偿失。”

“第二,加氢还原法的成功与否,取决于钯碳催化剂对氢气的吸附效果,而不在于氢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,增加氢气的压力,跟催化剂的吸附效果几乎没有关系。综上所述,本工艺没有必要在压力下操作。”

虽然对方翰民的回答暗暗称奇,但郭鹏仍然不露声色,“我也查了一些技术资料,在加氢还原反应中,原料的转化率和催化剂的选择性都很重要,实际操作时,应该如何平衡这两项指标?或者说更应该注重哪项指标?”

“转化率和选择性都不可偏废,但从某种意义上说,催化剂的选择性更加重要,比如,某种催化剂对原料的转化率很高,但选择性不好,尽管原料都被转化了,但得到的不是目标产物,转化率再高也没有意义,甚至是对原料的浪费。好在咱们采用的钯碳催化剂,选择性接近百分之百,把转化率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就可以了。”

“既然催化剂选择性这么好,为什么不追求更高的转化率呢?”郭鹏追问道。

“这就涉及到量变质变的哲学问题,在适当的转化率条件下,催化剂的选择性接近百分之百,如果非要追求更高的转化率,必然延长反应时间,随着物料接触时间的延长,催化剂的选择性随之下降,副产物逐渐增加。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庸之道,凡事追求极致,伴随而来的将是意想不到的后果。”

本来是个纯技术问题,方翰民在解释技术原因的同时,不仅跟哲学联系起来,还加入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,谁能相信面前这位年轻的副科长,只是个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普通工人?

对于郭鹏提出的一连串问题,别说包括夏总在内的红星制药厂这些老大学生,即使徐辉和郭鹏曾经就读高校的副教授和教授们,也难以做出如此高水平的回答。

前世的方翰民在自己的整个求学生涯中都是学霸级人物,虽然理科是他的主攻方向,但他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,从大学本科到牛津读博期间,他的选修课对文史哲一直都有涉猎,所以,他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一个纯技术问题。

郭鹏不再提问了,他知道自己的问题难不倒方翰民,让他跟徐辉都不理解的是,面前这位同龄人,要学历没学历,要资历没资历,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?自己当年好歹也是学习尖子生,现在跟人家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!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