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健读书网

第三十一章 流放寥立

2022-09-24 作者: 张禹

“新任内务部长郭攸之是个一味附和别人的人,不足承担如此重任。”

“向朗、文恭,都是平庸之辈。”

在他眼里,就是洪洞县里没有好人。

寥立上上下下“吐槽“了一遍。最后,连他的大恩人、死去的先帝刘备也被他卷了进来。

“先主治军无方。”

“先主不占取汉中,而前去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,结果还是把三郡给了吴人,白白地劳累军士,无功而归。”

“先主失掉汉中以后,使夏侯渊、张郃深入巴地一带,几乎丢失整个州。

“先主进军汉中,又使关羽战死,部队没有留下一人,白白丢失一方土地。”

这不成了一条疯狗了吗?

许多人都知道寥立是先帝重用的老臣,不愿和他一般见识,都纷纷向诸葛亮反映情况。

诸葛亮听后,摇着头,无奈的说:“寥立的这些话,要是在朝廷上说,可认为是进谏;在平时说是发发牢骚而已;但在当前这种情况,先帝刚死、皇帝新继、政府不稳,急需一个凝集人心,和谐稳定的局面的时候,这样做就有点危言耸听了。”

诸葛亮身为最高军政督察长,监督和弹劾不法官员是他的职责。他认为不能再让寥立胡闹下去了,于是他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报告,上报给了刘禅。

丞相诸葛亮报告中写到:“廖立早先驻守长沙,在吴国攻城时却弃城出逃跑;做重庆市长的时候也有不清不白的事情;现在又嫌官职任命不合理;不仅如此,他还太过自大,议论贬低其它政府官员甚至诽谤先主,看轻自己的国家。”

“一羊乱群,都能造成危害,何况廖立官任高职,基层民众难免会被他的言论蛊惑。”

“为防其祸,非常时期应用非常手段,应处于极刑,杀鸡儆猴,以儆效尤。”

十一

此时蜀国的形势不容乐观。对外面临的曹魏的压力;对内南中地区又爆发叛乱,政权有不稳的趋势。

面对来自四面的压力,廖立的言论很容易演化成动摇国家根基的力量。

这时的蜀地要是再发生内乱,恐怕就是灭国之灾。

诸葛亮在非常时期所用非常手段,也是稳定蜀国内部的形势需要,必须这样做。

刘禅觉得,先皇尸骨未寒,斩杀重臣,是不是有些过了。

严厉处置无可非议,但只有杀头一条路可走吗?

刘禅决定和诸葛亮沟通一下。

十二

刘禅见到诸葛亮,没话找话的开口说:“相父还为寥立的事生气呢?”诸葛亮说:“一粒鼠屎坏一锅汤,不严惩后果不堪设想!”

刘禅婉转地说:“相父不必太动怒,当年苗蛮暴动,舜帝还能宽容处之。廖立的行为还没造成多大后果,大可不必杀他。”

“况且,相父临危受命,执掌朝纲。在先皇尸骨末寒之时,株杀先皇宠臣,恐为人留下话柄。”

刘禅看了看诸葛亮没反映,就继续说:“相父是当今德高望重之人,不如法外开恩,留他一条活命吧!”

诸葛亮听了这话,也不再坚持了。

十三

刘禅见诸葛亮默认了他的求情,马上回到办公室,大笔一挥,在诸葛亮的要求斩杀寥立的报告写下了批示:大意是说:

三苗乱政,禹王尚且欲于宽恕,我也不忍大开杀戒。

寥立就是个神经病,给他找一个猫不屙屎的地方,养老去吧!

刘禅的话,引用了古代舜帝时期,三苗部落作乱,派大禹去征讨,打败并平定了叛乱的故事。

大禹打败了叛军后,采用了宽恕的手段,没有斩尽杀绝,而是将叛乱分子流放到了南方。

刘禅用这一典故,将诸葛亮比拟为大禹,既给诸葛亮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,又隐含自己才是仁德天下的舜帝。

刘禅的批示,学问和智慧都表现在其中了,对此事件处理的宽严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。

既为廖立留下一条性命,又让诸葛亮有面子,还显示了自己宽仁大度,争取了人心。

廖立拿着刘禅的处理决定,老老实实的带着全家人,到汶川的一个偏僻山村刷“存在感”去了。

寥立作为一个失败的典型,实在是太成功了。

十四

转眼到了公元225年的春天。

蜀国的方方面面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。不但使危机四伏的蜀国政权彻底走出了低谷,反而使国家呈现出一种中兴的气象。

此时,刘禅开始把平定南中提到了议事日程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