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了钱就是好办事。
木材厂的工人给卢昌华装了满满一车。
他还买了几斤钉子,就慢悠悠的往回赶。
赶回家正好吃中午饭。
老卢炒了几个菜,把老陆喝的晕晕乎乎,心满意足的回家了。
下午,卢昌华就开始建造板皮房。
先把地面的积雪用木锨铲除,在地面划出线来。
挑选出比较平整的板子,先钉出四面的墙壁,然后把上面锯齐,再做屋顶。
人多力量大啊,下午来了七八个人,七手八脚,很快就建的差不多了。
南墙留出一道房门,把粉碎机搬了进去。
为了稳固机器,卢昌华还用木头钉了一个底座,是一块四个平米见方的木地台,把粉碎机固定在上面。
通上电一试,机器运行稳定,没有摇晃的状况。
这就ok了。
从此之后,卢家增加了一个经营项目,“饲料加工”。
为全分场的人提供粉碎服务。
服务费按照袋子算,就是装化肥的编织袋,25公斤装的那种。
无论是什么粮食,玉米、小麦,大豆都一样,每袋加工费2毛。
这个消息一出,全场沸腾。
以前职工家里有点草籽或者饲料粮想要加工粉碎,要么去场部粮油加工厂加工,要么就去猪号处理。
粮油加工厂给加工费不说,来回的运费也少不了,很不划算。
去猪号粉碎,搭人情不说,还不一定排的上号。
现在只要出2毛钱,不用求人了,老卢家就能加工,这多好。
卢昌华自己家的都没来得及加工,家门口就排起了长队。
粉碎各种粮食的都有。
每天卢家东边的板皮房里就呜呜呜的轰响。
干这活,就是埋汰,噪音大不说,灰尘还大。
一天下来,卢昌华耳朵嗡鸣,灰头土脸。
卢昌华做加工的工作,就一直没停过,每天都干到很晚。
雪地里堆着成堆的编织袋,一家一堆,提前堆在这排着队。
轮到谁家了,再来人帮着打打下手,装装袋。
这期间,韩颖来了几次,卢昌华都没时间,忙着赚钱。
一口气忙了十天,总算把这些堆积的饲料加工完毕了。
卢昌华把板皮房一锁,不干了。
再过一天就除夕了,自己也该休息一下了。
自从卢妈妈接过冰场租赁冰鞋的任务,就去上瘾了。
主要是活轻巧,除了收钱就是烤火。
除了一天三顿喂猪之外,就在冰场守着。
最近下雪,卢妈妈才算有了点活,拿着扫帚打扫冰道上的积雪。
韩颖见卢昌华没时间搭理自己,就跑去冰场找卢妈妈,在值班室里帮忙,两人还能在一起唠唠贴己话。
老卢这些天除了给领导做饭,就是抽空去场部拉年货。
有的是农场内部分的。
比如今年分的大米。
这东西可是稀罕物。
别看东北产大米,可东北人很少能吃到,都是计划经济,早就有调拨计划等着了。
卢昌华记得,老妈经常说,在生自己的时候,想吃大米饭,老爸找不到这玩意,就只能跑去北宁县城,在国营饭店里点了几碗大米饭,用塑料袋偷偷的装回来,老妈才算吃上了。
至于为啥要偷偷的装回来,听老爸说的意思是,当时只准在饭店里吃,不准带走。
今年拉回来一拖拉机大米,有几十麻袋。
老卢也分了一麻袋。
一家人打开麻袋查看,白花花的大米里夹杂着很多碎米。
按照卢昌华前世的眼光,这些都是不合格品,可现在来看就是好东西。
除了大米,就是白面和豆油。
这两样是农场自己就能加工的。
这回每户人家分得一百斤三级面粉。
这可比平时吃的白面白多了,也没有了霉味。
终于可以吃上没有发霉的面粉了。
豆油每户五斤。
还有就是农场统一采购的冻鱼。
每户白鲢两条,鲤鱼一条,带鱼一条。
猪肉一斤。
至于青菜么,你想啥呢?没有。
秋天不是每户分了两垄大白菜吗?就吃那个!
卢昌华和老爸把自家分的年货运回家。
他知道,这是农场最后一次分福利了。
这段时间,冰鞋租金收入246.5元,卢妈妈乐得嘴的合不拢,就好像她赚的一样。
卢昌华这十天的加工费也没少收。
拢共收入200块。
为啥没有卢妈妈收入多呢?
冰鞋项目是时尚消费项目,收费高点情有可原。
而饲料加工则是关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,是必须的一环,收费高了肯定不行。
不过,这就不少了,卢昌华现在很知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