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秘书监
明初武将的权力,要唐初武将的权力要大多了。这是制度性决定的。一句话,这天下是这么些将领打下来的。即便朱元璋也不能不迁就这些武将。而且武将在战时的影响力,远超过平日。可以说打下一座城池,获得的财富权力潜势力,远不是后世的地方官所能想象的。
大半个天下是武勋集团打下来的。他们的潜势力有多大。可想而知。
而朱元璋在勋贵之中的影响力,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高。一方面是朱元璋的出身,朱元璋刚刚加入义军的时候,在汤和之下。资历并不深。很多人当时权位在朱元璋之上,却列于下位。虽然说形势如此,但当真心服?
另外一方面是朱元璋对下苛刻。朱元璋能得天下,在于法度森严,为了法度,不惜将爱将胡大海唯一的儿子正法。但是,就好像史记之中说的,刘邦的手下,抛家舍业,肝脑涂地,追随刘邦。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吗?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严苛也就算了,而今该坐天下了,你还是这样,就有些对不住老兄弟们了。
总之一句话,而今的大明远远没有到正常状态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明初很多事情,也都可以理解了。
------
朱元璋发现不到一个时辰。今天加昨天近千份奏疏,已经过了一遍。
这个效率太高了。
他手头只有几十份不能当今决断,明日需要与大臣商议的奏疏。其余的都处理干净了。
这也是因为,虽然说宋濂代拟的处置手段,有很多朱元璋不满意。但是宋濂还是有水平的。除却这些不满意的地方。其余很多地方都不错,甚至在有些事情上,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,宋濂的处置办法,比朱元璋想得要周道。
如果之前批阅奏疏,是议论题问答题乃是申论,需要思考解决办法。而今批阅奏疏,成为判断题,只需看对错就行了,觉得不对可以打回去了。也可以自己处置。效率自然快了很多。
只是朱元璋还是有些犹豫。因为这毕竟是要分权啊。对于权力成瘾的朱元璋来说,从骨子里感觉不舒服。
朱元璋说道:“太子,有人给我提了一个建议。让俺设大学士分担政务,就好像今日一般,令各大学士拟票,俺仅仅披红就行了。你觉得如何?”
太子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。朱标这一次忽然过来,就是不明白朱元璋忽然间这个举动是因为什么。而今想设大学士分担政务。也算是解开了太子一个谜团。
转念之间,太子就思考起来。这样做好还是不好。
太子思索了好一阵子,说道:“父皇,这一件事情关系重大。孩儿一时间也想不出来对错。父皇之前刚刚罢丞相,而今设内阁,代父皇拟票,儿臣恐怕将来,虽无丞相之名,却有丞相之实。却失了父皇罢丞相本意。”
“但是父皇每日通宵达旦。日夜操劳。儿臣很是担心父皇龙体。这样做,能为父皇分劳。儿臣也是乐见其成的。只是如何定夺,还请父皇圣裁。”
朱元璋微微皱眉,对朱标这番话满意一半。
他满意朱标看出来,这样做,其实是将内阁当成变相的丞相。但是不满意,朱标左右逢源的话。
朱元璋说道:“何夕你说。你觉得好与不好?”
何夕知道朱元璋想要知道不仅仅是他的意见,还有历史上对内阁制的评价。
何夕说道:“陛下,臣听说过,胥吏对付上官的一种手段。那就是给上官足够多的事情做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当上官忙于这些事务的时候,对他们的束缚也就少多了。”
此言一出,房间里顿时低了几度。
朱元璋看似一点动作都没有,其实呼吸微微沉重了几分。
朱标见状,立即说道:“何弟休得胡言?”
“怎么?”朱元璋语气有些冰冷,说道:“皇儿觉得,咱连几句真话都听不得了,何夕,你继续说下去。”
朱元璋并不是一个能纳谏的皇帝。
倒不是说朱元璋死不认错。而是疑心太重,任何人劝谏朱元璋,朱元璋第一时间想到的从来不是劝谏的内容,而是劝谏的动机。是为谁而来,有什么目的?而在朱元璋眼中,几乎所有朝臣都是不干净的,而实际上,也是如此。能从爬到上面的官员,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,谁没有自己的小圈子。一旦朱元璋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劝谏,自然是不敢轻易相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