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司巫自然是将雨云甘霖之功,强加到了自己的头上。
他能如此说,自然在此之前也做过很多功课。话中并无什么错漏之处,甚至联系了先前的叛乱之事。
但是,王公贵族仍在疑虑。
不过他们不是在怀疑大司巫,他们顾虑的,现如今比起权利地位,可能反而是自己的子女。
虽说,帝王将相家中,常发生因权相杀的事情。但是也未必尽皆如此,哪有真的能看淡了感情的?
而且禺夏虽然也以男人为左,但女子的地位也是不低,甚至婚姻制度的主流是一夫一妻制,妻子的地位也很高。这是禺夏延续夏朝而来的制度。
因此,公族的子女不多,往往一家只有两三个。也更加珍惜疼爱。
大司巫很快想明白了这点,又说道:“诸位,此次祭祀,与以往人祭不同。送祭者乃是侍奉于神灵左右,因此只需将祭品置于龙舟之内,送入大海之上。届时龙神自会显灵,接他等去入神殿。”
此话,让诸多公族放心了许多。
他们最担心的,就是人祭会采取以往对俘虏的人祭。将祭品与三牲六畜共处之,或刨心烹煮,各自有之。
但大司巫既然能提出将祭品送入西北海,甚至当日龙神还会显灵,那么此事可信度便也大大增加了。
毕竟,他们是真的相信龙神的存在。
之所以如此,是与夏朝有关。
夏商周三朝,夏朝君主皆为“夏后氏”。
例如大禹之子夏启,便被称作后启或夏后启,禺夏继承了许多夏朝的称谓,而这夏后氏,也在其一。
“后”的意思,是后土,也就是大地。禺夏统领大地,崇信神灵。因此君主自称为“后”,祭神拜天,信仰帝君。
而龙神帝君的“帝”字,其实就是神的意思。即天帝、上帝。
夏桀暴虐,商汤反之。假借神名,自称神君。而商朝的君主身为他的子孙,死后也都可封神,因此商朝的君主生前为王,死后都称为“帝”。
而周朝之所以称“天子”,则是因为,文王、武王不敢僭越。虽然那个时候纣王失了气数,但毕竟仍然是“神”。如果直接讨伐,必定不得民心。
《易传》有言: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革之时大矣哉。
文王和武王,乃是“奉天”来归正纣王的,而这个“天”,其实便是商朝之祖。文王和武王自称“天子”,意思也是帮商祖收拾不肖子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