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悄悄地推移着人生的年轮,韶云读四年级了。上学的日子里,读书不正常了,学校经常组织学生下村子帮着干农活。
特别是农忙季节,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正常学课本。下到村子里和大人们一起顶着日头晒,流着汗水,干着义务劳动,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身心的磨练。
韶云记忆最深的是午收季节,拉着九齿钉耙,在收割完的麦田里耙麦子。一个上午要耙到一百多斤,村里会给每个参与的学生记斤数,作为班级评比的基础,交给老师让耙的多的学生得到奖励。奖品就是练习本子或者铅笔,以很小的奖励换取学生们的积极性,给生产队减轻负担。
秋季的时候学生们要帮着村民们刨花生,掰玉米,摘豆子。刨花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劳动,因为刚扒出来的花生鲜嫩,又好吃。第一次帮忙干活就被学生们偷着吃掉很多。队里觉得损失浪费大,就找带队的老师商量,静止学生们偷吃花生,干完活队里会统一按斤回馈给学生们,但还是有学生忍不住会偷着吃,老师就在完工时拿来一碗水让大家漱口,以检验出偷吃花生不听话的同学,扣除他的奖励,和配份的花生做为惩罚。
每周基本上都是做义务劳动多,学习时间少,很多课程都落下了。贪玩的学生乐此不彼,巴不得每天出去劳动玩耍,而对于韶云来说却是一种不甘心,韶云渴望更多的知识。韶云不怕劳动,甚至比其它同学干的出色,经常得到奖励,可是韶云却更爱学习课本知识。
韶云苍白的记忆里,除了课本没有啥课外书可以读。 村里稍微农闲一点,会有大队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演出。演员们一手拿着卷起的报纸,用地方方言咿咿呀呀的唱着,一个演老头的演员扎着白毛巾 ,端着个烟袋锅子配合着,搞笑的演出虽没有啥文艺含量,却能逗的围观者哈哈直笑。